半導體供應鏈自2022年下半開始調整庫存後,2023年上半仍持續面臨庫存調節問題,針對庫存何時有望回歸正常,大聯大執行長張蓉崗表示,下游系統廠的庫存情形,有望在第2季呈現健康水位,至於上游端保守預估,要等到年底才會較為樂觀。
受全球通膨、戰事等影響,供應鏈受到衝擊,半導體產業面臨庫存調整,針對供應鏈庫存調節,張蓉崗2日出席由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舉辦的「電子零件產業鏈共創論壇」時指出,下游系統廠正在執行庫存調節,預估第2季會呈現健康水位。不過,目前上游端的庫存去化問題仍存在,預估上游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去化完成,保守估計庫存水位要等到年底才有可能恢復正常。
2023年受全球景氣疲弱影響,通路庫存消化緩慢,智慧型手機及NB等市場需求看淡。據DIGITIMES Research指出,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將連7季呈現年衰退,除整體消費需求不振外,受市場淡季影響,品牌預期2023年手機換機需求不佳,延緩庫存去化速度。
在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普遍不被看好的情況下,張蓉崗認為,手機、NB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未來難有很大幅度的成長,台廠只能儘可能將目前市場情況維穩,維持台灣在全球ICT的供應鏈的地位。
展望未來後續十年的電子產業概況,張蓉崗則看好電動車市場的發展,特別是在汽車電動化後帶動的半導體需求可觀。
張蓉崗指出,電動車(EV)類型包括純電動車(BEV)及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(PHEV),不含油電混合動力車(HEV),但最終主要仍將以BEV為主,目前BEV半導體含量已達到1,000美元,若估計2026年EV數量達4,500萬輛,由電動車帶動的半導體產值相當有450億美元的經濟規模。
張蓉崗接著表示,電動車對台灣產業來說不僅只有半導體產業受惠,甚至可帶動衍生的應用產品的附加價值,如充電樁、5G或6G基地台,甚至低軌衛星等產業發展。
至於近兩年中美科技戰急遽升溫,市場聚焦兩國競爭下,台灣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關鍵位置的影響,張蓉崗表示,不可否認近兩年很多產業議題圍繞在台海爭端,許多歐美客戶擔憂台海爭端對台灣供應鏈會造成影響。
張蓉崗認為,為了不讓中美科技戰造成斷鏈情形,方法之一即是將生產移回台灣,但台灣仍面臨人才、土地及水電的問題,因此建立全球供應鏈是重要關鍵。
不過,張蓉崗也坦言,機會與挑戰是雙面刃,台灣企業的挑戰除了在建立全球供應鏈時,仍須面對地緣政治、人才及政策等問題外,另一挑戰在於台灣的汽車工業較弱,必須加強補足產業的技術發展,進而迎頭趕上這波電動車帶來的經濟浪潮。
文章取自於:科技網